泰诚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对基金管理实行科学严密的全程风险控制银行风控管理数字化转型,包括事前监测、事中监控和事后监察,把风险控制纳入投资的整个过程之中。
我国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相关的详细数据有哪些?从业务、人才、资金投入…
截至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相关数据如下:
业务方面到2025年,银行业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数字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广泛普及,基于数据资产和数字化技术的金融创新有序实践,个性化银行风控管理数字化转型、差异化、定制化产品和服务开发能力明显增强,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显著提高。
人才方面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推进,我国商业银行数字化人才的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数字化技术专家、数据分析师等岗位成为银行业最“热门”的岗位之一。
资金投入方面2016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为17402亿元,2015年达到16288亿元,同比增长6.9%。其中,多家商业银行积极加大对金融科技创新领域的投资支持。
风险方面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推进,商业银行面临的网络安全风险不断增加,数据管理和保护问题也备受关注。因此,加强信息安全和风险管理能力已成为数字化转型的一项重要任务
梁涛:高度关注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新型风险
11月11日,第十五届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在京召开,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在会上表示,我国金融数字化转型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部分机构顶层战略和落地执行有待加强,数据治理能力有待提升,客户体验有待改善,金融科技与金融机构自身系统的兼容程度、产品业务的融合程度还有待挖掘,数字化转型带来的风险也需引起高度关注。下一步,既要坚定不移地支持金融科技发展,加快金融数字化进程,优化客户体验,提升服务效率。同时,也要密切关注金融科技带来的影响,做好前瞻性部署安排,确保市场公平和金融稳定。
梁涛表示,经过多年的发展,银行保险机构数字化转型迈出坚实步伐,先后历经了金融电子化、金融移动化发展阶段,目前已经开启金融数字化发展历程,充分发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科技优势,构建新生态、服务新领域、展现新特色、带动新增长。但同时,也应清晰地认识到,金融数字化转型充满艰辛和挑战,是一场“持久战”。我国金融数字化转型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数字化转型带来的风险也需引起高度关注。
对于如何正确引导金融数字化转型,梁涛强调,金融数字化转型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在积极拥抱金融科技、加强数字化应用的同时,也要坚守金融发展基本规律和金融监管原则。要完善“有深度”的大数据风控,确保金融创新始终沿着正确的发展方向、正确的价值导向前行。同时,金融数字化转型要坚守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坚守风险底线两大原则。
“金融科技并没有改变金融的本质,因此依法将金融活动全面纳入监管,对同类业务、同类主体一视同仁,只要从事同类金融业务,都应在现行法律法规框架下,接受一致的市场准入和持续监管,遵循同等的业务规则和风险管理要求。”梁涛称,同时,必须处理好金融发展、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的关系,要高度关注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新型风险,特别是网络安全、数据保护、市场垄断等风险挑战,建立健全覆盖业务、网络、技术、数据等各领域,更加适应数字化时代要求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梁涛表示,金融机构对金融数字化转型要明确认知用户,更好地服务金融消费者银行风控管理数字化转型;要认知自身,走符合自身特点的数字化转型道路;以及要认知合作伙伴,加强与第三方合作的风险管控。尤其是在认知合作伙伴方面,金融机构要做好对合作方的尽职调查、风险评估、名单管理和持续监测,切实做好风险管控。一方面要落实好主体责任,金融机构是自身风险管理的第一责任人,不得将信息科技管理责任外包,不得将涉及战略管理、风险管理、内部审计及其他有关信息科技核心竞争力的职能外包;另一方面要坚持风险判断的独立性,严格落实自主风控原则,自主开展客户准入、风险评估、贷款审批、贷后管理等工作。
此外,梁涛认为,金融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金融业要不断提升四项能力:数字普惠金融能力、数据治理能力、金融消费者保护能力和数字化监管能力。例如,在数据治理方面,遵循“必须知道”和“最小授权”原则,依法合规开展数据采集、管理、使用、流转、销毁等全流程工作,切实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切实遵循依规用数、科学用数的职业操守。
对于金融消费者保护,梁涛还表示,金融机构要将“负责任金融”理念贯穿经营始终,切实履行金融消费者保护职责,将金融消费者保护融入数字化转型战略,健全相关业务操作规范及内控制度,从源头保护好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此外,针对一些领域存在市场垄断问题,应当借鉴国际经验,加强反垄断审查,确保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责任编辑:DF520)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